主持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所 陳文賢教授
題 目:土庫曼永久中立地位之探討
引言人:魏百谷(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土庫曼(Turkmenistan)簡介
居中亞內陸,連接南亞、西亞。
鄰國:東南–阿富汗、南–伊朗、西北–哈薩克、東北–烏茲別克、西–裏海。
自古為絲路要道,串聯歐亞,銜接東西方文明。
文化語言:突厥語系,與土耳其有傳承
宗教:伊斯蘭教
天然氣儲量世界第六
歐美不讓俄獨占往南亞西亞推進,土耳其想恢復突厥國土,美因阿富汗問題想掌握土庫曼,伊朗想進入,歐盟想獲天然氣。
1991年10月獨立公投,翌日宣布獨立,1992推動中立政策,永久中立外交方針入憲。
1995年通過UN決議獲國際承認。
(map source:Google)
二、獨立初期外交思維
曾為蘇聯加盟共和盟國成員,克里姆林宮主宰國防、外交。
獨立後轉型課題1.軍隊籌建,建立對外關係2.政治轉化–共黨專政轉民主政體3.經濟轉型–中央指令型轉市場經濟
採穩定發展策略,提升與鄰國經貿往來合作,融入國際市場
對外不參加任何政治、軍事集團,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外交政策核心–永久中立。
三、如何推動永久中立–緊盯目標,按部就班
1992年前總統尼亞佐夫於歐洲安全合作理事峰會宣佈中立意願,此第一次在國際場域宣示。希望取得國土完整的保障、週邊國家自我節制
1995年3月經濟合作組織高峰會(中亞5國+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亞賽拜然)上,強調準備擔任中亞和平締造中心、接受並善盡永久中立國義務,先獲周邊國家支持。此第二步驟。
1995年10月參加不結盟運動組織高峰會,加入成為第114個會員,永久中立的訴求得113國支持。
1995年12月得聯合國大會承認並支持土庫曼永久中立。
四、成功因素
1.積極闡述理念
利用所有機會向國際宣揚,會見外國領袖,參加國際會議口提,將主張載入多邊或雙邊政府公文中。
2.推動區域和平
土庫曼提供地方、設備、後勤支援,調停塔吉克內戰衝突,交戰雙方後來達協議。
在土庫曼首都進行阿富汗內戰協議,提供後援,提供國際組織援助阿富汗的基地。
以實際作為,表現締造和平決心。
3.穿梭主要國家爭取支持
從元首會議、高峰會、等爭取重要大國支持。從區域組織獲週邊國家支持。透過雙邊或多邊外交取得支持。
4.主動簽署相關條約
如:核不擴散條約、生物與有毒武器公約、日內瓦公約。
5.信守承諾
境內無外國駐軍、軍事基地,不加入軍事集團或同盟,與軍事相關的活動皆不參加。
最幸運者,未與周邊國家有領土紛爭。
《望春風週報》SP42-B1/2019-080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