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翁達瑞
文:翁達瑞(美國大學教授)

廣告AD:優瀚潛水器材配備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過去這幾星期,我檢驗多位藍營人物的抄襲行為。有些朋友提出抗議,因為我用筆名寫作,他們無法用相同的標準檢驗我。
我認同這些朋友的抗議,這也是我決定現身的原因之一。既然我的身份不再神秘,我也要面對相同的檢驗。
在這篇貼文,我主動公開我的學術著作,供社會大眾檢驗我的學術誠信。由於我的著作量大,而且多數有版權保護,我只提供我的博士論文與單一作者的期刊論文。
附圖一:我1996年在伊利諾大學口試完成的博士論文。
附圖二:我2005年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
附圖三:我2008年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
附圖四:我2009年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
附圖五:我2010年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
附圖六:我2010年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
附圖二到六這兩個期刊(JIBS與SMJ)都屬世界頂級,接受率不到5%。我發表時的接受率稍高,但也低於10%。

附圖二:一篇「純理論」的期刊論文

附圖三:一篇「實證」的期刊論文

附圖四:博士論文延伸的「實證」期刊論文

附圖六:另一篇「純理論」的期刊論文

附圖五:另一篇博士論文延伸的「實證」期刊論文
每篇期刊論文都經過三到四輪的審核。從投稿到被接受,耗時短則兩年,長則三年。每篇論文都經過上「百」次的改寫。
在這兩個期刊發表的論文,多數有兩到四位作者,絕少有單一作者的論文,因為要靠一己之力通過審核難度極高。
這五篇期刊論文中,有兩篇是「純理論」的作品,也就是只有論述,沒有數字的論文。在「實證主義」當道的美國學界,發表純理論的期刊論文很難,非英文母語的作者更是鳳毛鱗爪。
衡量期刊影響力的指標是Impact Facor,也就是論文被引述的指數。JIBS與SMJ最新的Impact Factor分別是11.1與7.8。
前一陣子,黃國昌自誇他發表的期刊,陳明通根本看不到車尾燈(附圖七)。為了取信臉友,黃國昌分享三篇論文(附圖八),期刊的Impact Factor分別是3.9,2.6,與1.2。
雖然Impact Factor可跨領域比較,但未必能精確衡量期刊的品質。
結論:要刮別人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我長期檢驗他人的學術誠信,也應接受他人的檢驗。

附圖七:黃國昌取笑陳明通

附圖八:黃國昌分享三篇論文

廣告AD:新莊佛教圖書館啟建第15屆「水陸普渡大齋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