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鴻源
文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孟加拉尤凱亞難民營(Ukhia)於6月19日舉行了一場和平示威遊行,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Rohingya)要求想回到他們的家鄉緬甸。這場集會的活動名為「我們回家吧」(Bari Cholo),總共有23個在孟加拉的難民營參加。與會的羅興亞社群領袖薩伊德‧烏拉(Sayed Ullah)在演講中談到:「我們不想再待在難民營了,當難民是很不容易的事,這是地獄,我們受夠了,讓我們回家吧!」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65919
最近有記者訪問其中三位難民,比岡渴望和平,安瓦希望有朝一日成為醫生,拉茲希冀身而為人的尊嚴。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迫害並不是五年前才開始,關於這方面的歷史也可以聽拉茲娓娓道來。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2560
自2017年8月底,緬甸軍政府對羅興亞人的大屠殺,以致近百萬羅興亞人被迫逃離家鄉,逃到孟加拉的難民有60%是身受重傷的婦女與孩童,目前身在難民營的羅興亞人說:「請求國際社會幫助維護我們的基本人權!」https://www.hrw.org/zh-hant/news/2020/08/24/376165
羅興亞人世居於緬甸西北部的若開邦已有一百多年,緬甸政府卻堅持所有羅興亞人都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並拒絕給予公民身分,導致多數羅興亞人沒有國籍,並因種族歧視,讓他們與其他緬甸人完全隔離,無法自由遷移,能取得的醫療照護與教育等也相當有限。

廣告AD_打貓鵝肉亭
一個佛教國家的政府,怎麼會如此沒有人性?前總理翁山蘇姬無力處理,可能因為軍政府的壓力,何況回教徒與佛教徒的仇恨由來已久。羅興亞人雖然是回教徒,也不應受到如此歧視與迫害才是,畢竟佛教的宗旨是慈悲為懷,眾生平等,待人以德,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為何要分你我?
以前緬甸曾經是英國與日本的殖民地,民眾遭受屠殺與壓迫,過著寄人籬下的痛苦生活,二戰後幸賴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挺身而出,與英國政府周旋,最後獲得獨立,沒想到之後緬甸進入軍事獨裁體制,人民的自由被剝奪,沒有民主選舉權,許多異議人士的生命受威脅,其他少數民族的更面臨前所未有的苦難,這是當初翁山將軍所欲追求的自由緬甸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承諾為羅興雅人民挺身而出:「我會採取行動,行使我的權力以捍衛你們的人權,因為除了我之外,沒有人為羅興雅人在國際上發聲。」然而有用嗎?緬甸至今還是專制獨裁的軍政府,任憑翁山蘇姬怎麼呼籲民主改革也沒有用,如同目前的中國與以前的台灣。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1263813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殘暴紀錄,在美國波士頓樹起了一塊紀念碑,碑上銘刻這樣一段話:「起初納粹黨徒追殺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因為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向我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尼莫拉是二次大戰前德國的宗教領袖,因為反對希特勒的猶太政策和對德國教會的控制,後來被希特勒親自下令送進集中營。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對不公不義的事若保持冷漠,就是獨裁者的幫兇」;哲學家漢娜鄂蘭也曾說:「在政治上,對獨裁者的胡作非為若保持沉默,就是服從」。
以上三位著名的人道主義者,都在表達一個事實,即自由與民主世界的國家與人民,如果不及時共同合作,發揮道德勇氣,給予正備受壓迫的弱小民族聲援,未來的後遺症可能如同當年希特勒侵略捷克與波蘭的翻版,恐會造成世界性的災難,畢竟姑息只會養奸,星火可以燎原。
如今許多回教國家領袖與社會賢達,包括印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先生與巴基斯坦馬拉拉小姐在內,都呼籲緬甸政府懸崖勒馬,不要再迫害生活在自己國家內的回教徒,應該給人家一個生存空間,如同許多歐洲國家收容敘利亞與非洲難民一樣。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台灣也有責任。
總之,請大家響應古特瑞斯的號召,踴躍加入國際特赦組織,並呼籲緬甸軍政府立刻中止迫害回教徒,允許其境內的回教徒有生存的權利,至少我們的慈濟團體可以助其一臂之力,才不愧為佛陀的信徒。
.jpg)
廣告AD:第23屆漫筆獎比賽111.6.21起開麥啦(活動截止1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