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財
文:楊聰財(老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長照醫學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公共衛生醫學博士、副教授)

廣告AD:優瀚潛水器材配備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西元2022年8月18日凌晨,新北市三峽台北榮民之家驚傳2死命案!87歲的孔姓榮民因細故與66歲褚姓同袍口角,孔男掙脫照護員綁上的束帶,持碎酒瓶、熱水瓶攻擊褚男,照護員制止時,孔男再以圍裙繩勒斃臥床的94歲張姓院民,造成褚姓、張姓男子雙雙不治,警方逮捕孔嫌,全案朝殺人方向偵辦。據了解,年邁孔嫌疑有「被害妄想症」,雖然行動不便,但常與同房褚姓、張姓院民口角,之前因購買營養品金額,與褚男起爭執,懷恨在心,孔男再懷疑同房張男要對他不利,孔嫌趁攻擊褚男後,一併對張男下手。
這類在長期老人照護機構三不五時發生的命案,例如西元2017年3月27日位在板橋慧心老人長期照顧中心,,68歲的邱姓兇嫌原為街友,是由社會局安置住在這裡,但他長期和同房臥床的76歲李姓老翁有口角衝突。邱姓老翁因為和李姓老翁有冤家衝突,今天凌晨3點左右持刀殺害李姓老翁後自殺。聽到這類新聞,一來讓人覺得遺憾,二來細心研究都會發現兇手下手都會造成嚴重的傷亡。本人是老年精神科專科以及台灣長照醫學雙重專科醫師,十分關切銀髮族身心健康問題。特藉此文提出所觀察到的問題以及建議。
A、榮民之家照護問題多多
台北榮民之家是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了失能榮民設置的養護機構按照「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譽國民之家辦理自費入住辦法」第4條規定::罹患精神病患照顧體系權責劃分表分類標準第一類至第四類精神疾病者,不予入住;這裡面包括了:
- 嚴重精神病症狀,需急性治療者。
- 精神病症狀緩和但未穩定,仍需積極治療者。
- 精神病症狀繼續呈現,干擾社會生活,治療效果不彰,需長期住院治療者。
- 精神病症狀穩定,局部功能退化,有復健潛能,不需全日住院但需積極復健治療者。
這樣問題就來了:孔嫌疑有「被害妄想症」,按照上列標準,應該沒有達到住院標準,反而應該是去接受積極性精神治療(包括住院或是安置在精神病護理之家),所以本人關切的是:
- 兇嫌的精神病況到底有無接受完整合適的評估和處置?因為按照報導,兇嫌很有可能是因為妄想症狀導致有先下手為強、保護自己的殺害舉動,本因在於如果精神病況獲得治癒改善,這種憾事就不會發生。
- 據電視新聞報導,,台北榮民之家目前住471位老人居民,失能養護者172人,佔全家5%;不講別的,大夜班只有2位照服員,如此懸殊差異的照護比,可有品質可言?

廣告AD_打貓鵝肉亭
B、老人長照機構住民的身心狀況要高度關懷
1-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老年人精神疾患盛行率:不同形式的焦慮症 20%,憂鬱症12-16%,失智症 3-12% ,精神病0.2—0.6%。以失智症為例,精神異常在輕度失智症有25%的發生率,隨著病情變化,在重度失智症其發生率更近50%。有學者推論,越早出現精神異常,代表著患者腦部的認知及判斷能力已經受損,會退化得更快,即代表其失智症會越快惡化。除了妄想,幻聽及視幻覺也是老人失智常合併的精神異常症狀。
2-所以本人就必須呼籲衛福部、長照機構、民眾、安置年長者在長照機構的家屬,務必要持續性、有品質性的注意年長住民是否有精神障礙,也應該讓包括專科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的精神醫療專業團隊介入,以改善長者的身心健康,例如長者常見的3D:妄想症(Delusion)、失智症(Dementia) 、憂鬱症(Depression)便應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方可良好。
長期照護已經是國家政策,也是台灣邁向文明開發國家的重要指標。量要夠,質要好,這樣才能讓老有所終的目標達成,否則若是將長者排住在一起,整天怒氣恨意相向,又或者是你哭我也哭的長期憂鬱症蔓延,都不是國人之福啊!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參考資料:
1-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29021@
2-https://www.vac.gov.tw/cp-1993-33712-1.html@
3-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150113@
4-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52264@
6-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j5q8YeqgTgE
8-https://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ID=4896@
.jpg)
廣告AD:第23屆漫筆獎比賽111.6.21起開麥啦(活動截止1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