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教影藝 » 文化 » 李政毅處長參觀夏日戀情聯展 暢談藝術美學

李政毅處長參觀夏日戀情聯展 暢談藝術美學

by 松維 鄭
海基會文教處李政毅處長(右三)偕同仁與展出藝術家合影。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沙龍是16世紀的義大利人發明的,而藝術沙龍是啟迪美學的策展人籌辦之藝文雅集,藉由美展相約聚會,主人準備了香醇咖啡和精緻點心,供來賓盡情享用,展出者並帶頭導覽,鉅細靡遺地解說,透過交談增加藝術知識,這樣的聚會,總是有意識地因循藝術概論之定義,要嘛取悅,要嘛教育。九十九度藝術中心所舉辦的《夏日戀情》呂良遠、楊樹森、鐘永和創作聯展,在立秋的午後,迎來海基會文教處李政毅處長、許力仁科長和黃韻如秘書,進行一場溫馨的藝文沙龍。

《夏日戀情》感性與知性的藝文沙龍。攝影∕鐘永和

《夏日戀情》感性與知性的藝文沙龍。攝影∕鐘永和

一樓大廳的展場呈現琳瑯滿目的漂木作品。楊樹森說明,一塊平凡的木頭,沒有生命,也沒有靈性,但藉由彩筆揮灑之後,它便有了生命,有了靈性。他指出,人與漂流木相同,都不斷在漂流,每一塊漂流木,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木頭降生時,與人同等珍貴,雖然遭遺棄漂流入海中、跌入谷底,但被他撿了回來,就像患病的人們得到醫治,再次重生,生命就在那些殘破的漂流木中,大自然已完成八成,人物早在裡頭,只是加上幾筆,就將它發掘出來。

李政毅處長仔細觀賞大小不一,殘痕累累的砧板,以及匾額、板凳、船板等形形色色歷盡滄桑的漂木素材,驚艷廢棄物品透過創作有了生命,也讓漂木的風華再現。楊樹森說,這些漂木都是經過一番清水刷洗,去除表面汙物沙礫,保留了長年風吹水浸的自然餘色,與受漂流摧殘的原樣,再依外形特徵構圖繪形上色,為它們注入藝術養分,重新找回生命力。

鐘永和(右)為李政毅處長介紹台灣的城鄉影像作品。

鐘永和(右)為李政毅處長介紹台灣的城鄉影像作品。

地下一樓是呂良遠、鐘永和的攝影作品,首先由鐘永和導覽影像的創作背景,他指出攝影年資已逾40年,透過鏡頭記錄了台灣的城鄉影像,以延伸人文觸角,迄今累積逾百萬幅攝影作品,為本土留下珍貴文化資產。在拍攝人物時,總是出其不意,趁對方不注意,捕捉人物生活面貌的瞬間。他說,攝影是如掌鏡者所見,自然呈現,從不做任何改變,才是真正發現,透過照片能夠回收記憶,回憶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呂良遠導覽攝影作品創作背景

呂良遠導覽攝影作品創作背景

呂良遠感謝處長與海基會同仁專程前來藝文交流,呂良遠表示,在拍攝磐古系列時,常與景中裡的朋友——石、岩、海水,浪濤、風、雨、太陽對話、共鳴。在拍攝之中,感受到這些朋友亙古以來自然地相互共生、共存、殞沒的種種面相呈現在鏡頭面前。多年來,春、夏、秋、冬,潮來潮去,互相感動中不知不覺地快門起起落落,落印在腦海的記憶裡,也實實在在地落印自己的底片中。

《夏日戀情》藝文雅集,李政毅處長(右二)與藝術家交談藝術知識。

《夏日戀情》藝文雅集,李政毅處長(右二)與藝術家交談藝術知識。

《夏日戀情》三人聯展是一場愉悅自身及提升美學修養的聚會,由於李政毅處長、許力仁科長和黃韻如秘書在炎夏酷熱時蒞臨99度藝術中心,頓時空間暑氣全消,大夥兒傾聽藝術家們的創作故事,落實了沙龍的意義,也譜出一篇美好的章節。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