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教影藝 » 文化 » 2022年許宜家作品集《從心所藝》出版

2022年許宜家作品集《從心所藝》出版

by 松維 鄭
油畫家許宜家熱愛大自然。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外光主義(Pleinairism)又稱為露天派,就是藝術家直接在日光下作畫,回到畫室內亦不會作出任何修改,起源於19世紀印象派畫風時期,當時歐洲藝術工作者大多在畫室內作畫,苦心追求更多元化色彩的過程,意外發現室外和室內光線對顏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當時很多人大力提倡室外作畫,牽起戶外寫生的風潮。

油畫家許宜家成長於依山傍海的屏東枋寮,從小對自然景觀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到山川野外欣賞秀麗的風光;屏東師範學院畢業後,申請分發到臺北縣貢寮鄉的澳底國小,那裡跟家鄉一樣,有山有海,許宜家下課後騎著腳踏車,徜徉在山水間,建立起觀看自然、描繪自然的方式。在擔任美勞專任老師之後,分配在創作的時間就多了起來,常趁著假期,規劃不同的路線返鄉,一路寫生、攝影,蒐集繪畫的題材,觀察自然,從中體會構圖、佈局和線條結構。

許宜家以鏡頭捕捉山川美景,回到畫室盡情創作。

許宜家以鏡頭捕捉山川美景,回到畫室盡情創作。

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理論,是美學史上「師造化」的代表性言論。「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內心的感悟,就是說藝術創作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但是自然的美並不能夠自動地成為藝術的美,對於這一轉化過程,藝術家內心的情思和構設是不可或缺的,基於堅持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唯物論基礎上,從本質上不是再現模仿,而是更重視主體的抒情與表現,是主體與客體、再現與表現的組合。

許宜家作品-龍洞晨曦50f收錄在《從心所藝》。

許宜家作品-龍洞晨曦50f收錄在《從心所藝》。

前自由時報總編輯林健煉指出,天份固然重要,但若無後天的努力與加持,也只是深藏心靈底處,無從揮灑;對許宜家來說,後天努力不僅僅是學習、吸收、消化、邏輯、思考、創新及反覆表現,還得不斷四處旅遊、觀察、寫生,增廣見聞,豐富視野,以透過各種接觸,捕捉不同的人性特色,強化作品的內涵,突顯生命的本質,也因為底蘊十足,又經常雲遊山水,廣交四方豪傑,所以許宜家的作品主題豐富,生命力飽滿,風格突出,手法奇特。

2022年許宜家作品集《從心所藝》

2022年許宜家作品集《從心所藝》

10月下旬,許宜家在國立中正紀念堂一樓大廳舉辦70歲大展,目前正緊鑼密鼓準備展覽事宜,2022年許宜家作品集《從心所藝》也已提前編輯出版,於本日精印問世,所嚴選的120幅作品,是累積40餘年來的創作結晶,每幅構圖中蘊含拐彎抹角磅礡大器,瀟灑奔放,色層玄妙,線條塊面多變,引人入勝。許宜家表示,繪畫不難,但要表現突出,重點不在於手,乃是在於眼和心,一種創作形式的表現,不論是自然寫生或抽象表現,只要其結果能夠感人,皆是可為;藝術創作是他生活的全部,走上這條不歸路,衣帶漸寬終不悔。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