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宜蘭報導)茶聖陸羽精於茶道,所著《茶經》提及,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暑假前夕,來自台北的攝影家呂良遠、鐘永和、漂木畫家楊樹森一行人,在前台視駐宜蘭特派員周俊雄博士的引路下,造訪三星鄉三星路7段228號黃記製茶廠的茶農黃子誠,暢談本土的飲茶文化。

黃記製茶廠負責人黃子誠。攝影∕周俊雄
2021年疫情嚴峻期間,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的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iTQi),公布當年年評鑑結果,黃子誠以自家製茶廠所產「鳳梨香紅玉」參加評比,獲國際風味品質評鑑最高等級3顆星殊榮,這項國際評鑑的評審團隊由20多個國家知名主廚組成,評分時以「盲測」形式進行,針對第一印象、視覺、嗅覺、味覺、質地、餘韻等綜合表現評分,縣長林姿妙特地專程前往茶廠祝賀,並向民眾推薦世界級好茶。
黃子誠表示,他跟著父親黃仁來製茶至今已有10多年。茶園坐落三星鄉長埤湖旁山區,範圍約2公頃,採友善方式栽種,其中0.15公頃更取得有機認證。近年來茶廠致力於創新製茶技術,並種植紅玉品種台茶18號,挑戰宜蘭在地較少人種植的紅茶,慢慢研究做出有鳳梨、甘蔗、蜂蜜香味等三星在地風味的特色茶葉。種植紅茶已有多年,製茶從不參雜添加物,透過發酵時間、程度的控制與調整製程,讓茶葉原有的底韻散發出來,增添水果風味。

會喝茶,喝好茶,是一種幸福。攝影∕周俊雄
愛好茶葉收藏的呂良遠,不論豔陽高照或風急浪湧,都穿著草鞋、帶斗笠、扛大型相機與三腳架,四處拍攝絕美風光,茶園生態是從未錯過的取景題材。他指出,飲茶是人生一樂,從古至今,茶文化已成為常民的一種歷史文化和現代保健必需,會喝茶,喝好茶,是一種幸福,一杯好茶可以穿透人生,窺視到生命素雅的本質,喝茶講究的是心境,更多的是對茶的玩味與賞析。
難得有朋自遠方來,黃子誠沖泡私房茶供好友分享,並開懷述說這幾年和新冠疫情發生後,對蘭陽地區民生的影響,雪隧開通之後,雖然帶來交通的便利性,也對地方的文化、街坊情感、傳統產業、族群聚落以及客家習俗,產生劇烈的變化。然而,不管世態如何變遷,他還是持續透過自己的技術,製作屬於宜蘭在地的好茶,讓茶葉有不一樣特色,也讓遊客到宜蘭可以喝到好茶。

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攝影∕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