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教影藝 » 文化 »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台南市美術館開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台南市美術館開展

by 松維 鄭
地獄展夜場人比鬼多!一度封關停售門票。攝影∕黎耀之

(記者鄭松維∕台南報導)農曆七月還沒到來,台灣的街坊卻已開始鬼話連篇了,近期台南美術館把殭屍搬到場所館供民眾參觀,讓又怕又愛看鬼魂的膽小鬼,驚聲尖叫連連!由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與台南市美術館聯合主辦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6月25日至10月16日在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台南美術館2館驚悚展出。美術館特別聲明,本展涉及幽魂鬼怪等內容,若對此內容敏感者,請自行斟酌是否適合入場觀看,12歲以下之孩童建議由成人陪同入場。

延續2018年在凱布朗利博物館的展出成功,展覽巡迴到台灣,當時策展人朱利安·盧梭介紹這檔展覽,籌備歷時5年,主題大膽新穎,而且以亞洲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及想像作為題材,讓參觀民眾沉浸在精神、恐怖和奇幻生物的世界中,展覽掌握了16世紀至20世紀東亞和東南部的鬼故事,現實前沿的旅程,電影、宗教藝術、戲劇、當代創作、漫畫及電子遊戲在這裡交匯。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海報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海報

特展從北齋的版畫到吃豆人,佛教繪畫到上個世紀二○年代的日本恐怖電影《魔戒》,有泰國的神靈崇拜到恐怖漫畫,鬼的形像已經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惑著亞洲的想像力。在亞洲流行的恐怖熱潮相當逼實,孕育出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有遊蕩的森林精靈、復仇的貓女、來自地獄的餓鬼、跳躍的殭屍、吸血鬼或妖怪,妖魔鬼怪的出現是多重的,並與時代和藝術相互結合。

台灣展加入了台灣視角的敘述,除了受到亞洲佛道教文化影響下的地獄與幽魂,在日治時期,台灣對鬼的形象受到日本影響,日式美學的介入,可以說明白衣長髮的女鬼形象及南投妖怪村的風行。經過傳統宮廟的民間信仰轉化,眾多傳說與文學故事開始形塑了台灣原生鬼怪的樣貌,吃小孩子手指的虎姑婆、早期台灣人叢林生活經驗傳說中的魔神仔等。

2018年凱布朗利博物館舉辦特展的展場一景(圖片翻拍自musée Du Quai Branly)

2018年凱布朗利博物館舉辦特展的展場一景(圖片翻拍自musée Du Quai Branly)

許多鬼怪的誕生,是為了寓意歷史事件與警世提醒的作用。其實多數的鬼魂和山精水怪是人們對未知恐懼的具象,彷彿創造出一個可以歸納這些負面情感的載具,就可以找出消滅或規避它的方法。人類無法避免面臨生死,因此鬼怪是對亡者的追憶也是對生者的安慰。鬼怪的傳說,也顯露出曾經的生活樣貌與可貴的文化發展價值。

台北黎藝術館總經理黎耀之週日恰巧在南部出差,看到台南美術二館外大排長龍,問豆花店的老闆娘,他們在排什麼隊啊?答說要看殭屍展!黎總表示,大太陽底下10點多就很熱了,他應該是不會這麼狂熱的,天涼點再來吧。

台南美術二館外大排長龍,還出動警察維持秩序。攝影∕黎耀之

台南美術二館外大排長龍,還出動警察維持秩序。攝影∕黎耀之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