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教影藝 » 影劇 » 樂曲 » 【鄧鴻源專欄】令人懷念的台語老歌《三線路》

【鄧鴻源專欄】令人懷念的台語老歌《三線路》

by 新視界 電子報A
三線
鄧鴻源

鄧鴻源

文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日前偶然聽到台語早期歌手方瑞娥的《三線路》歌曲,彷彿回到一甲子前純樸的台灣社會,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方瑞娥的歌曲在哀怨中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少女情懷,令人百聽不厭,回味無窮。

《三線路》歌詞

作詞:陳達儒
作曲:林綿隆
主唱:方瑞娥
https://youtu.be/ilHJ0_SGnL0

三線路 草青青
想著彼時月光暝
甲君相會分抹離
雙人賞月算天星
啊 算天星
三線路 月圓圓
真是月圓初戀時
戀花當開當歡喜
無疑愛情半酸甜
啊 半酸甜
三線路 風微微
今夜無君路稀微
孤單傷心目屎滴
想着哀怨坐歸暝
啊 坐歸暝
…………

《三線路》歌曲源自台北的一條三線路,是指台北在日治時代初期興建的4條市區主幹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後的空間,在城牆原址上改築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於今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https://fb.watch/dIrvtwXbYr/

三線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而日本統治當局延續前清時期的規劃,將原台北城區域做為總督府、總督府法院、台銀總行、台電本社等高階政府機關。國府時代還有警總。三線路構成今日台北市區道路系統的最初骨幹。

1930年代,台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當時三線路人車稀少,路寬又筆直,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而著名台語作詞家周添旺所寫的《月夜愁》歌詞中,也提及年少女子於三線路等待無緣愛人的淒美故事,很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台灣社會狀況。

《月夜愁》歌詞

作詞:周添旺
作曲:鄧雨賢
主唱:江蕙
https://youtu.be/WYs_87FXIS8

月色照在 三線路
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抹來
心內真可疑 想抹出彼個人
啊……怨嘆月暝
更深無伴 獨相思
秋蟬研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
加添阮傷悲 心頭酸目屎滴
啊……憂愁月暝
敢是註定 無緣份
所愛的伊 因何乎阮放抹離
夢中來相見 斷腸詩唱抹止
啊……無聊月暝

陳芬蘭所唱的《三線路》別有一番風味,令人懷念當年同學在觀音山踏青的往事。https://youtu.be/jSkeRGT_fIw

文夏所唱的《三線路》又是另一番風情,很能描寫當年都會男女青年的戀愛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yVBjgNIl0

我想起當年讀建中時,在北門下車後,從北門沿著中華路一直走到小南門,再經過三線路後就到植物園,穿過植物園後就到學校。放學後就循相反方向走到北門。https://youtu.be/NG1gs9t2Fa0

那時從植物園出來後,就會看到隔著愛國西路的對面警總,當時不知他們是做什麼的,後來台灣逐漸民主化後,才知道他們幹的好事,包含1981年的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事件發生那一年,我剛考上台大物理所碩士班,在學期間我常在陳文成被人從樓頂拋下的研究所圖書館查資料。師生在餐廳聚餐時,大家對此事都深表懷疑,但因為在戒嚴時期,大家也不會太宣揚。

日治時代,當局很重視藝術創作,所以有許多傑出的畫家與音樂家,如陳澄波與鄧雨賢。然而自從國府來台後,許多藝術工作者慘遭屠殺或迫害,如228事件時畫家陳澄波死於非命,文夏許多歌曲被禁唱。

比較日本與國民黨統治時期,日本比較尊重台灣人的藝術創作,也比較自由與民主,如辦報(民報)與政治活動(民眾黨)。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從沒有說自己有多自由與民主,然而兩蔣統治台灣時期,卻常自稱代表自由中國,實在真袂見笑。

無論是《三線路》或《月夜愁》的創作者,他們似乎不約而同,想要以歌曲暗喻台灣人在殖民政府統治下的無奈與悲情。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