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鴻源
文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台灣大學〈以下簡稱台大〉頂著名校光環,不少學生把其視為求學目標,不過卻有一名就讀台大的男網友以「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為題發文指出,進去台大念書後,包括在英文能力、視野、留學等都處處都被打擊,引發其他網友熱議,有人直呼很認同,感嘆台大真的沒錢讀不起,因為許多同學來自30%高收入家庭。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606/2266958.htm
原PO在「Dcard」發文指出,他來自某個非六都的社區高中,是靠學測進入台大,而首先最被打擊的是英文能力,身旁很多同學都是學測15級分,多益裸考900以上,他感嘆從小到大,爸媽沒有特別重視語文教育,只因家境普通。
這就牽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實,因為台清交成陽明等一些國立大學,分配過多的教育資源,設備好,學費又比私立大學便宜一半,若是軍公教子女,又有補助。而能讀這些學校者,不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家,就是軍公教的子女。
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只能唸私立大學,私校通常設備較差,學費又貴,許多學生需要去打工,如此先天資質已差,後天學習環境又不如國立,則私校生畢業後如何與公校畢業生相提並論?如台積電研發人才只用台成清交等名校的畢業生。
眾所周知,國立大學的教授不僅申請研究補助比私校教授容易,金額也多很多,有人每年高達千萬以上,如中大某位研究認知神經科學的即是如此,她常去各單位演講,以教育專家自許,一副道貌岸然,教育人家如何做人,然而自己又如何?
美國名校多半是私立的,如長春藤盟校,有錢人讀這些名校沒有人說話,因為他們付得起昂貴的學費,學費較便宜的公立大學則給一般家境中低收入者讀,這樣才比較公平。哪像我們剛好相反,很不公平。https://youtu.be/YTFKqMwM48g
會造成這種不公平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許多教授都是從中國大陸而來,後來又多了許多拿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出國回來的人,他們是否有真才實學,值得非議,可能是靠黨政關係進入的,否則為何有一些看起來沒有什麼學問的人也能混進去?
國民黨來台後,沿襲日治時代的傳統,台大與成大都是公立,後來的清大與交大也是一樣,只有教會辦的大學是私立。為何台灣只有教會人士熱心辦學,而企業界不多?企業辦私立大學的是否志在教育而非賺錢?台灣企業家為何沒有美國的遠見?
尤其可議的是,入大學都是以筆試成績為主,即使近二十年來有推甄與繁星計畫的,筆試成績還是佔主要部份。反觀美國常春藤盟校,不僅看重學生的卓越學術成就,更重視他們的課外活動和領導才能,決定誰將成為優先考慮招收的學生。https://bit.ly/3LvwRYk
總之,我們應效法美國的教育制度,讓有錢人去唸他們認為比較好的私校,學費比較便宜的國立大學就給中低收入者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