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鄧鴻源專欄 » 【鄧鴻源專欄】關於人生的兩個「大哉問」

【鄧鴻源專欄】關於人生的兩個「大哉問」

by 新視界 電子報A
哈佛校長德魯斯告訴新生:教育的目標是確保學生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inside)
鄧鴻源

鄧鴻源

文 : 鄧鴻源(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廣告AD:打貓鵝肉亭

廣告AD:打貓鵝肉亭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一般台灣父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但許多子女並不領情,因為他們找不到學習的動機,所以並不快樂。一般民眾也是如此,以為為名與利而活著,就是人生的意義。

其實不用多問,長久以來,人生一直有兩個「大哉問」的問題,始終困擾著許多人 :

第一個「大哉問」:「人為何要讀書?」

這個問題是長久以來大家所關心的議題,雖然其動機因人而易,但讀書帶來了幾個很明顯的幫助,其共同點分別是:

一、取得更好的發展 :

選擇機會比別人多,可能待遇或工作環境比別人好,如台積電聘用研發工程師,只限定台清交的畢業生,尤其是研究所畢業生,還有考上醫師與律師等五師,因為待遇不錯,有人因此改善自己家人的生活。

二、獲取別人的經驗 :

可以知道更多別人的經驗與智慧,減少許多冤枉路,如許多科學家與企業家。如牛頓、愛因斯坦、微軟、蘋果、臉書與谷哥創辦人等人,如果他們沒有唸大學,不會有今日的成就,因為他們的發明,大都是建立在許多前輩的研究經驗上。

三、明辨是非 :

比較不容易受騙上當,因為社會上充滿詐騙,尤其是知識型詐騙,如果沒有邏輯思維,容易受騙上當,所以幾年前,哈佛大學校長德魯斯說,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具有能分辨他人在胡說八道的能力。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0573-harvard-freshman-convocation-address-to-class-2021

四、學會全力以赴 :

讀書可以拓寬眼界,發揮潛能,知道什麼是值得全力以赴的事,如阿里巴巴,臉書與谷哥創辦人,從學習中看到機會在哪裡,全力以赴,終於有成。周董與蕭敬騰等人在音樂上的成就也是如此,如果他們沒有到校或教會學習,沒有今天的成就。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五、學會如何做人 :

如孔子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關公熟讀春秋,明忠奸善惡,保國衛民,以忠義行天下,至今仍然為世上許多國家的華人善男信女所景仰與推崇。https://kknews.cc/n/95lgzg8.amp

當然,所謂讀書,不一定要去學校才是,在家裡也可以,此外看報章媒體、網路資訊與聽演講等,也都是。雖然讀書可以明理與分辨是非,但也有例外,例如有許多知識份子都曾受過電話或宗教詐騙的當,所以讀什麼書,或怎麼讀,很重要。

有些人即使讀書不多,卻很會做人,如新北五股鄉觀音山揹水人蘇進雄與高雄十元自助餐莊朱玉女,只因曾受人一點恩惠就湧泉以報。蘇先生說,別人的肯定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可以幫助失意者度過人生的低潮。莊女士說 :「如果我不去賣的話,那這些工人怎麼辦,他們要去哪裡吃?」https://youtu.be/vXSlT5HhMf0

廣告AD: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廣告AD: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第二個「大哉問」:「人為何要活著?」

這也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認為,人生是用來享受的,別管他人如何,這是自私自利型。有人認為人生是用來奉獻的,如馬偕醫生,一生實踐上帝旨意,將上帝的愛落實在台灣,如今雖死猶生。

馬偕醫生如同以上那位揹水人蘇進雄先生,他們因為無私的奉獻而找到金錢買不到的快樂,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身教。蘇先生與莊女士雖然學歷不高,卻比許多有高學歷的人更偉大,更受人尊敬。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其《我心目中的世界》一文中說:「我們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短暫的過客,但不知為什麼,常又自以為此程具有什麼神聖的意義。我只知道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人是為其他的人活著——」愛因斯坦的話,猶如暮鼓晨鐘,發人省思。https://youtu.be/FTpJgejBfrA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We can bear anyhow, If we know why to live)其意義是,凡事要有起心動念,只有找到自己學習的初心,我們才會自動自發的學習與做好一件事。

總之,對於讀書或做任何事,以上愛因斯坦與尼采的話是否很值得大家省思?父母與師長是否應教育孩子去做這樣的思考?

廣告AD:2022荷爾蒙研討會DM

廣告AD:2022荷爾蒙研討會DM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