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健煉
文:林健煉(經歷: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民眾日報發行人、新新聞社長兼總編輯)

廣告AD:打貓鵝肉亭
台灣以農業立足,以工業起跑,以經貿衝刺,最後經濟紅利卻幾都落於金融、保險與房地產業懷抱。
此從台灣人均儲蓄率(加海外存款)、人均投保金額與張數,以及人均自有房產比率均是全球前段班,足以明證。
因而,舉目國內各地最繁榮、最昂貴的房地產或辦公大樓,大都為金融、保險與房地產業所盤據;金融、保險與房地產業的滲透力更遍及黨政高層、國會和地方府會與媒體,無人可及。
「防疫保單」的推出,或許是保險業在疫情期間維持最基本業務運轉標的之一,也或許在搶保險業務的「小帽子」,或純服務的項目,無論如何,吾人都樂觀其成。
只是,COVID-19全球至少已5億多人染疫之下,經貿高度活躍的台灣,能安然渡過2年已屬不易,不可能永遠歲月靜好。

廣告AD: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防疫保單」的問題在於業者情勢判斷錯誤,加上精算不足,以及未有再保分擔風險;儘管注定虧損,但相較於整體業務收入,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全球賭場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就是~誠信、安全與服務,也因為遊戲規則清楚,治安良好,設施完備以及服務親切,演藝卓越,不少知名賭場已漸成家庭式的渡假首選。
比起先進國家,台灣的保險業務普遍缺乏創意,養一堆的法律專才則多用來對付一般缺乏法條規章認知的保戶,稍有疏漏,保單被失效情事時生,打官司也總是打輸。
尤其這2年多來,保戶因防疫居家或失業無收入錯過保費繳交期限致保單被無端片面失效之情事時生,保險公司卻毫無通融餘地,主管機關也不關心。
隨著經貿的蓬勃發展,台灣保險業前景光明,但先決條件需建立明確的遊戲規則、寬容性的服務精神,以及有創意之保戶與業者雙贏的保險產品,而非願賭不服輸斤斤計較,甚或仗勢欺人!

廣告AD:2022荷爾蒙研討會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