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禧
文 / 陳龍禧(資深媒體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旅居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家境優渥的文夏,日治時代臺灣小學卒業,經旅居日本的叔叔安排赴東京讀初中,並介紹拜入宮下常雄門下,學習聲樂、作曲、鋼琴、吉他,奠下後來返國讀「臺南高商」,即在校內組成「夏威夷音樂隊」,開始為從事音樂事業打基礎。熱愛音樂的臺南知名「奇美企業」創辦人許文龍,也是當時團員,負責指揮兼小提琴手,如今「奇美博物館」有很多樂器收藏。

2016年文夏參加「四海同心聯歡大會」會後謝幕。
文夏表示,早年「臺南市政府」或公家機關舉辦慶祝晚會活動,都會邀請學校提供免費表演節目。有一次「夏威夷音樂隊」受邀在市政府的晚會表演,臺南中廣電台將該場晚會錄音後播出,博得聽眾好評,後來中廣邀請他們樂團到錄音室現場演出,錄製帶就在全國廣播頻道輪播,從此逐漸打響知名度,樂團引起當時總部設在臺南的「亞洲唱片」注意,簽約文夏錄製首張臺語專輯《漂浪之女》,銷售成績頗佳,陸續出版《月夜愁》、《港邊惜別》、《姊妹愛》、《碎心花》等日治時期的臺語創作歌曲。

文夏早期與「文夏四姊妹合唱團」合照。
文夏的音樂天賦,在高商時就嶄露頭角。他說「在讀臺南高商的時候,就已是學校風雲人物。當時情竇初開,開始談戀愛,後來他初戀的女朋友,選擇嫁給富商,對他打擊很大,一度傷心欲絕。」《心所愛的人》,《戀歌》,《初戀的少女》,都是那時候的作品。他說「很可惜是初戀情人,婚姻並不美滿,後來還墮入風塵,為此,又譜了一曲《新娘悲歌》,真是用情很深,舊情難忘。」

文夏的日曲臺語歌之一《人客的要求》。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逃來臺灣,接著開始實施戒嚴並推行「國語政策」,規定學生在校園不准說臺語、客語、原住民語,應徵工作也要說、寫華文。但是1950年代中期,大多數的臺灣人還是不會說、寫華文,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民間便開始懷念原本熟悉的日本歌,讓文夏有很多表現機會,唱片公司為了節省製作成本,也針對市場的需求,出版大量「日曲臺語歌」。

這首臺語歌禁唱32年創下最久記錄
1957年臺北正聲、民本、中華三家電台,舉辦「第一屆全國歌唱選拔賽」,許多參加兒童組比賽的童星,都希望拜文夏為師,其中詞曲創作者黃敏的女兒文鶯是兒童組冠軍,當時年僅8歲的文香、文鶯和文雀成了文夏的學生,並組成第一代「文夏三姊妹」,後來又加入文鳳,更名為「文夏四姊妹合唱團」,開始錄製《文夏的採檳榔》、《十八姑娘》、《流浪三姊妹》、《綠島之夜》、《初戀的少女》等臺語專輯,部分歌曲後來成為文夏拍電影的主題曲或插曲。
在1958至66年是臺語唱片發行量最大、銷售最輝煌的時光,幾乎每週都有新唱片發行,集中在臺北大稻埕一帶詞曲創作者如周添旺、楊三郎、陳達儒、蘇桐、洪一峰、文夏、葉俊麟、吳晉淮、黃敏等人佳作不斷,文夏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只要有電唱機、聽懂臺語歌的家庭,一定會有他的唱片,而他的暢銷歌曲不乏「日曲臺語歌」,同是想念家鄉的歌,臺語《黃昏的故鄉》,受歡迎的程度大勝政府推行的華語歌《白雲故鄉》,真是讓大力推行華語的國民黨政府顏面無光。
眼見臺語歌受到歡迎,國民黨政府為了政治原因,各項查禁打壓力道開始加強,臺語歌曲被禁唱最多的歌手是文夏,包括《媽媽我也很勇健》、《媽媽請妳也保重》系列,《黃昏的故鄉》等共99首被列為禁歌,成為被查禁最多的第一名。當時政府禁唱這些歌,規定不准電台和電視播送,但唱片公司都會投機取巧另改歌名,因此許多人會專購「文夏被禁的那首歌」,反而讓這些歌愈禁越紅。1972年臺灣和日本斷交,日本影歌及日曲臺歌全面查禁,文夏在臺灣已經沒市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