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禧
文 / 陳龍禧(資深媒體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旅居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生命歷經大風大浪的臺灣「國寶歌王」文夏(王瑞河),4月6日以94歲耆壽安息主懷,15日安息禮拜賴清德副總統代表總統到會場致贈褒揚令,享譽為國家文化付出應得的殊榮。他因國民黨執政年代,被禁唱最多歌曲而有「禁曲歌王」之稱,曾一度離開臺灣,赴日本及東南亞演唱多年,直到後來臺灣政治環境改變,解除戒嚴及不再管制禁歌,才又回國內發展。當年他因禁歌問題,一直不願和相關公職人員打交道,沒想到2016年10月9日,應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邀請,在「四海同心晚會」演出,我們才又見面。

2016年「四海同心聯歡會」與文夏重逢他說《黃昏的故鄉》已不再禁唱。
離開祖國、離開故鄉而懷念家鄉,似乎是自古以來人盡皆然。記憶所及高中國文課本,就有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而在臺北市教育局社教科任公職時,有兩首以「XX故鄉」為名的歌:其中《黃昏的故鄉》被公告禁唱,《白雲故鄉》是考歌唱演員證指定曲之一,兩首歌故鄉的歌曲都是和工作業務有關,因此印象特別深刻。

警備總部出版的查禁歌曲名冊
《黃昏的故鄉》是文夏1960年,根據1958年11月日本人中野忠晴作曲、橫井弘作詞「赤い夕陽の故郷」的日本演歌,改填臺語詞後翻唱的成名曲。這首歌是當年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許多臺灣人20餘年無法回臺,在海外臺僑聚會中,最常被唱的思鄉歌曲之一,所以就被查禁,當年我在教育局負責在臺北市歌廳、舞廳、夜總會、社教場所執行禁唱,因此被文夏列入不願來往的名單。

文夏作詞的《星星知我心》是他自己唱紅的成名曲之一。
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與戒嚴30多年間,國民黨政府在警總及新聞局先後主導下,禁歌舞、禁書、報禁,幾乎什麼都禁,《黃昏的故鄉》與《望你早歸》、《補破網》、《望春風》及《媽媽請你也保重》等歌,並列臺獨及黨外運動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也因此被當年的政府列為禁歌。其中《黃昏的故鄉》、《媽媽請妳也保重》與《星星知我心》,令人懷念的經典老歌,都是由文夏唱紅。
在臺灣人還不是很普遍說華語的年代,一些歌反映思鄉之情的歌,卻被想要消滅臺灣語言文化的國民黨政府,視為歌詞不健康、東洋曲調過重、靡靡之音會懷憂喪志等而禁唱、禁播。尤其《黃昏的故鄉》文夏在填詞創作時沒有抗議的意涵,只因後來在海外被多方傳唱,變成海外臺灣人的「國歌」就被禁唱。連太多人愛唱也是查禁的原因,足見當年一些黨國高官的愚蠢,我們只是奉命執行的小咖。
大部份經典歌曲作品,通常在最原始版本保留最多的神韻。《黃昏的故鄉》從1960年代至今60多年,很經得起時代考驗。後來稍具份量的臺語歌手,都會挑中這首歌,經過重新詮釋,宛如是在臺語歌壇定位自己的一種莊嚴儀式。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而是切切實實的情感共鳴,因為無論你是否真離開過家鄉,歌曲開始那「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吟唱,餘音迴蘯,每個人終究找到屬於自己的鄉愁。

臺語專輯《漂浪之女》是文夏讀高二的作品。
文夏生於1929年(昭和4年)是臺南麻豆人,後來住在新北市三重。他從小就愛音樂,童年參加教會唱詩班,當年臺灣沒有正統的音樂學校,被叔叔安排到日本讀初中及學音樂。回臺灣讀台南高商的文夏,與同學自組「夏威夷音樂隊」,樂團應邀到電台現場演出,直到被亞洲唱片發掘,促成文夏充滿東洋味的第一首個人創作,也是他高二填詞的唱片,名為《飄浪之女》推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