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古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至少有四千多年歲月,迄今百姓以茶代禮的習俗已蔚為風潮。民間飲茶除了講究茶葉收成季節、出產地,也注重水源、水溫以及茶具的選擇,飲茶注重一個「品」字,不僅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新北永和區頂溪的「方舟書屋」,屋主陳昆乾校長經常邀約文人雅士共聚,品茗論藝。
陳昆乾曾是教育界最年輕的校長,28歲時任職戰地金門新設立的小學校長,就讀學生人數達兩千多人。因為辦學認真、正派、公平,受到各級主管的賞識,在杏壇服務平步青雲,屆齡時從台北市教育局榮退,因平時懂得養生之道,身體健朗如昔,校長不僅是教育體系的資深大老,也是藝術界舉足輕重的書法名家,早年為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東方不敗》海報題字,台北車站前儒林補習班大門口也高懸他的墨寶。
陳校長畢生嗜好收藏古董字畫,更愛小酌好酒、品飲好茶,由於廣結善緣,不時有親朋好友、學生弟子們,親送或寄贈佳釀名茶,感謝平日的教誨與提攜,得以在社會上貢獻所學,陳校長也從不藏私,每次收到佳釀茗茶,立即cool電話呼朋引眾前來書屋分享。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陳校長從後頭的庫房抱出一罈「女兒茶」,表示這是未出嫁的小姑娘所採製的茶,也是清中期書法家梁同書所云的「峨眉十五來摘時,一抹酥胸蒸綠雲。」而早期茶農家裡生下女孩後,就製作些茶存放在瓦罐中,等女孩長大出閣時,再當作嫁妝之用,如今雲南地區少數民族是把細嫩的芽葉製作的茶。

女兒茶的的醇香味入喉回甘
女兒茶沖泡方式非常獨特,取深山的清涼泉水,三峽滿月圓或三芝八連溪的水質都不錯,以炭火燒開清水,水開後稍微沉一沉,將沸水沖入紫砂壺或柴燒壺,20秒過後,一壺散發著醇香味的女兒茶便沏好了。待茶水倒入碗時,立馬滿室泛香,山泉水與茶葉的交融,加上炭火燃燒的薄煙味,譜成誘人的野炊韻味,持杯品咂一口,飽含天地靈氣的醇香味入喉回甘,仿佛飄入虛靜超然的境界,一切世俗塵囂都拋出腦外。
校長的「女兒茶」其實就是一種普洱茶產品,是雲南上貢滿清皇室的品種之一。現代在雲南茶區的女兒茶,茶葉市場上稱之為「女兒茶」、「女兒環」、「女兒綠」、「姑娘茶」,勐海生產的女兒茶是「白針金蓮極品」,屬於普洱散茶類,其原料為當地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婦女採製的優質曬青毛茶,經輕微渥堆後精製加工而成,成茶青栗色帶金色芽頭,有薄薄的白霜及淡淡的荷香。

「總統茶」是1969勐海春尖女兒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