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禧
文 / 陳龍禧(資深媒體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旅居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說到《南屏晚鐘》的創作靈感,陳蝶衣表示,是來自唐詩崔護作品《人面桃花》。他解釋說,除了男女對調外,同是相思之情在心頭揮不去,少女只能再到相遇的地方,等待男子出現。苦等不到十分失望,才萌生「相思有什麼用」的念頭。直到晚風輕送,聽見南屏晚鐘才「催醒了相思夢」。短短幾句歌詞,點破了少女初戀情愫的期盼,尤其是最後一句「我走出了叢叢森林,又看到了夕陽紅。」很有點睛之妙。整首歌的故事情節跌宕曲折,用詞十分精闢含蓄,實乃經典佳作。
感情很豐富、文學修養深厚、敏銳的洞察力,是陳蝶衣創作的不竭泉源。他說,讀到南唐李後主詞令「相見歡」中「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被他用口語表現在《春風吻上我的臉》歌詞中「別讓那花謝一年又一年」;而《365朵玫瑰》「…每一朵玫瑰代表我一天的愛…」靈感,則是看到一位美國電影明星追求名人千金,一天一朵玫瑰花的花邊新聞。

《情人的眼淚》是「邵氏」拍攝《小雲雀》影片插曲之一。
《情人的眼淚》從香港流行到臺灣,陳蝶衣說,這歌為1955年香港「邵氏」拍攝《小雲雀》影片插曲之一,潘秀瓊配唱。由於曲調優美,感情細膩,極受聽眾喜愛,一上市便在聽眾廣泛流傳。1961年他和作曲姚敏參加「香港自由影人」組團訪臺,聽到很多人愛唱愛聽。有一天朋友在圓環「東雲閣酒家」接風,酒小姐就是唱《情人的眼淚》,唱歌者、作曲及作詞都在,大家都很高興。國營「臺灣中影製片廠」1969年拍攝張美瑤及田鵬主演同名愛情影片,由姚蘇蓉唱這首主題歌。

臺灣中影也拍過《情人的眼淚》電影。
陳蝶衣原名陳滌夷,號逋客,筆名多到數不清。15歳少年開始接觸新聞,從此與文學藝術結下不解緣,以後擴及文化、電影、播音和教育工作,在上海及香港共發表5千多首作品。其中為電影主題曲、流行歌曲寫歌詞,由作曲家譜成歌曲,數量超過3千首,從1940年代風靡至今猶餘音嫋嫋,歷久不衰,陳蝶衣借不少經典不朽名曲的歌詞,抒發家國之愛的心聲。

陳蝶衣和兒子陳燮陽分離30年後重聚。
陳蝶衣「主張有情、避免仇恨,對人、對事、對社會都需要有愛」。撰寫的歌詞包括:愛情、人情、親情,也多半以愛作出發點,也是取材的方向。80多年來,華人流行音樂史上,陳蝶衣筆耕不輟,多有建樹,歌詞創作一代又一代歌星都唱過他的歌。有一首《我有一段情》,大家都以為「我有一段情,說給誰來聽?知心人兒出了門,他一去沒音訊…」是情歌,其實是陳蝶衣為分離30年,擔任上海交響樂團總監、離散多年的兒子陳燮陽所寫的。
我們看到媒體捧歌星、電影明星發揮的功效,也看到星起星沉的過程和金錢與勢力的利害關係。但從1940年代到1980年代結束,這段歷40年的日子裡,陳蝶衣製造了無數歌星、電影明星,所憑藉的不是金錢與勢力。他是規規矩矩的文藝工作者,憑藉的是一顆熾烈的愛國心,深厚的國學基礎和過人的才華。而且他文字很優美,特別是為歌曲所作的詞,文學氣息很濃,不像現在的詞都比較俗氣,他的歌詞是真正的高雅。

臺灣報紙報導陳蝶衣姚莉獲頒華光獎章。
陳蝶衣首編的電影劇本《小鳳仙》,由李麗華、嚴俊主演。是香港、臺灣與東南亞1960年代賣座的一齣好戲。以後還拍續集,女主角還是李麗華,男主角換了黃河。這兩齣電影,使李麗華紅極一時,嚴俊、黃河也因而更熠熠生輝。《秋瑾》又是叫好叫座的電影,還是李麗華主演。《桃花江》、《百花公主》製造了鍾情這顆明星;《原野奇俠傳》樂蒂主演;《追》林黛主演,都因陳蝶衣出色的劇本而得以揚名,奠定了以後的星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