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治財經國際 » 政治 » 【黃澎孝專欄】「台灣關係法」與「日美安保條約」双保險下的台海安全實非烏克蘭可比

【黃澎孝專欄】「台灣關係法」與「日美安保條約」双保險下的台海安全實非烏克蘭可比

by 新視界 電子報A
黃澎孝

黃澎孝

文:黃澎孝(努力實踐的夢想家。歷任國防部心戰官、劉少康辦公室主筆、中國大陸月刊總編輯、美國探索雜誌主編、國民黨政策會總幹事、親民黨組織部副主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視政目評論員。)

廣告: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廣告: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編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有人說:台灣不具備烏克蘭的主權國家地位,更非聯合國會員國,若遭中國侵略,國際將難以協助台灣。

其實,這個問題恰恰凸顯出全然相反的意義:烏克蘭是一個廣獲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又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並不足以阻止俄羅斯的公然侵略。

反觀中華民國台灣,雖已被逐出聯合國長達半個世紀了,世界上也僅剩十幾個迷你小國還承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但是,中國迄今卻都不敢跨越台海雷池一步!顯然,台灣的生存另有其道。

說白了,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地緣戰略上的價值不同。台灣是美國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上「不沉的航空母艦」,直接攸關著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大戰略利益。

因此,不論是1954年美台雙方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或是美國單方面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幾乎都以同樣的文字,開宗明義敘述道:「為維持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與穩定⋯⋯。」

廣告:打貓鵝肉亭

廣告:打貓鵝肉亭

換言之,不論美台之間的外交關係如何改變,也不問台灣的執政當局是威權如兩蔣,或是民主如現今。台灣地緣戰略價值,對美國而言是完全不變的。

尤其,在台美斷交,共同防禦條約廢止後,美國仍然透過「國內法」的形式,規範美國政府對台灣安全的保障如下:
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上述條文係依照美國在台協會譯文)

有「疑美論」者質疑:以上條文,並未清楚規範美國要如何「出兵保台」啊會不會「口惠而實不至」呢?

那我們就以「台灣關係法」生效後,中國對台海最嚴重的軍事挑釁「96台海危機」為例,來檢視美軍行動的虛實,以及美國保台決心的強弱。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多年來,我們始終以為「96台海危機」爆發後,是美國當時的總統柯林頓決定派出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前來台灣週邊海域,才化險為夷的。

殊不知,日本媒體前不久訪問了時任太平洋美軍司令的海軍上將普理赫(Joseph W. Prueher),據他透露:那年3月8日,中國對台灣南北兩海域發射飛彈的當天,他就按照美軍的傳統,基於職責與判斷,不待上級指示,就下達了調派獨立號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東北海域的命令。

然後,柯林頓總統才在次日緊急召集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inor Christopher)、國防部長 裴利(Dr. William J. Perry)、國家安全顧問雷克(Anthony Lake)、中央情報局長道奇 (John Deutch)、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John Shal- ikashvili)上將等主要官員開會。

會議僅花了15分鐘柯林頓總統就做出了決定。他不但肯定了普理赫上將的即時處置,同時還決定自波斯灣調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台灣東部海域,與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會合,以確保台海和平安全。自然也就打消了中共犯台的念頭。

另一方面,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在「96台海危機」爆發時,曾憂心地整整三天難以安眠。

因為,曾經在太平洋戰爭中,以台灣為「南進基地」的日本,非常清楚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特別是與日本一衣帶水,唇齒相依的地緣關係,更直接攸關日本國防安危。

因此,當柯林頓總統在96年4月訪日時,橋本首相非常積極地遊說柯林頓,擴大日美「安保條約」涵蓋的範圍。於是,雙方在四月十七日發表的「為廿一世紀而結盟:美日安全聯合宣言」中,將安保條約適用的區域擴及到「日本周邊」。

當時日本政府對外的公開說法是「日本周邊」的範圍要視國際情勢的變化而定。但橋本首相接受日本NHK專訪時卻表示:「美日草擬修正的安保體制防衛範圍將包括台灣與南沙群島」。

至於,後來的日本首相中,對台海安全最關心的,當然是安倍晉三首相了。

在他強力主導下,日本於2015年通過了所謂「新安保法」的立法。該法明訂:當與日本有「緊密關係」的國家「遭受攻擊」、日本面臨「存亡危機」、「國民權利受到威脅」時,日本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

日本甚至還可以派遣自衛隊與他國軍隊一同作戰,而且自衛隊的行動範圍將不僅局限於日本本土及周邊,甚至於還可以向海外派兵。

事實上,安倍晉三辭卸首相職務後,他更毫無顧忌地一再宣揚:任何對台灣的武力侵犯,無論在地理或空間,對日本而言,都是重大危險,日本無法容許該事態發生。

伴隨著台日雙方友好親善關係的不斷增進,以及美中競爭對手關係的不斷惡化,安倍常說的:「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說是等同「日美同盟有事」。這句話如今儼然已成為美日兩國的共識了。

事實上,台灣因地緣戰略的重要位置,而所獲得來自美國和日本的「雙保險」,恰是正為國家生存而奮戰的烏克蘭,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安全保障啊!何必非要引喻失義的,拿烏克蘭來嚇台灣呢?

廣告--國立屏東大學 憲法與人權講座-黃炎東教授

廣告–國立屏東大學,憲法與人權講座,黃炎東教授主講,111-04-27與111-06-01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