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訪論談 » 讀者投書 » 陳龍禧專欄 » 【陳龍禧專欄】 「國寶金雕師」方卿利的今生「金」事(1)

【陳龍禧專欄】 「國寶金雕師」方卿利的今生「金」事(1)

by phoenix
金雕「人間國寶」方卿利先生。
陳龍禧

陳龍禧

文 / 陳龍禧(資深媒體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旅居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黃金是富貴吉祥的象徵,世人對它的喜好古今皆然,東方人尤其鍾愛。因黃金蘊藏有限,價格昂貴,除了色澤美麗,更有許多其他貴重金屬沒有的特性,是以傳統的黃金製品,大都是用來當裝飾,少有金雕藝術品。但是在宜蘭「國家藝術中心」有件永久收藏純金作品,以蕃薯為題材的「人才代代出」,是「國寶金雕師」方卿利經過漫長苦練,才雕出的傑作,值得大家去欣賞。

金雕大師方卿利,是目前國內少數金銀雕刻藝術家之一。他1952年生於南投集集貧苦農家,15歲青少年時期,對一個鄉下囝仔來說,身邊同儕朋友們還懞懞懵懵,要留鄉做何事或要升學,他卻經表親介紹,離鄉背井,千里迢迢到臺北一家銀樓,拜「福州金匠」學手藝、當「打金仔(雕金)」學徒,跟隨習金銀細工,已對金雕做一個「打金仔師」的黃金夢。

國藝中心永久收藏的方卿利金雕作品「人才代代出」。

國藝中心永久收藏的方卿利金雕作品「人才代代出」。

人生際遇是很難預料。因為銀樓內都是貴重東西,傳統都都是家人相傳,很少有收學徒的關係,方卿利回想學打金仔的陳年往事,挫折感不少。他說「3年4個月學徒生涯,過著從早做到晚,年休一天假的生活,一個月工資30元,有如廉價長工。」打雜小學徒,第一年根本摸不到黃金;第二年雖能接觸雕金工具,但也只能用銀來練習基本工夫,直到第三年才真正開始摸索打金仔,且師傅還會留一手絕技不傳。

方卿利曾以金雕「舞龍舞獅」得優良設計獎。

方卿利曾以金雕「舞龍舞獅」得優良設計獎。

別人在銀樓打金仔是只學基本功,可是方卿利一開始就有幸跟著人稱「福州師」的師傅,學習更高深的雕金技術。這就好比沒學初級完成,就直接進到高級班,雖說是比較辛苦,可是能學到更多更高深的技巧,當學徒的日子更讓自己一窺金飾的高深全貌,也是獲益良多。

因為銀樓雕金技術大多父子相傳,方卿利雖說終於學成出師,不過他一直自認「除基本功夫外,以今日他在雕刻黃金技藝這行來看,當年所學實在是微不足道,還有許多精進技巧不得其門而入,連雕蟲小技都談不上。」不過因他肯學又肯練,無疑紮下了金飾入門的深厚基礎,讓他對黃金世界有更多憧憬!

廣告: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廣告: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在1960年代,對許多臺灣打金仔學徒來說,終其一生的夢想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打金仔師」,充其量再收幾個學徒也就很滿足;當年方卿利也不例外,學成當師傅後,自己搖身一變,也做論件計酬的黃金加工。早年銀樓金鋪每件工資1百元,老闆抽6成,他出師後很認真接件,不停接單,為人打造金飾,一桶金又一桶金,賺得不亦樂乎!頭個月就收入1800元。

從金鋪銀樓老闆個個都富甲一方,可見為人打造金飾,在1970年代是項財源滾滾的好職業。但是方卿利在家排行老大,他和多數臺灣人家的小孩一樣,長子必須分擔家計。他自立門戶後,為了接濟家中11個弟妹食指浩繁,賺到的錢,右手進左手出,直到那些弟妹們,都已長大成人,他挑了很久的重擔,才能喘口氣,千金散盡好辛苦。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結婚成家後儘管日子辛苦,當打金仔師傅,午夜夢迴的最終夢想,便是能更上層樓開家銀樓,方卿利則沒此想。他說「在妻子全力支持,在無後顧之憂下,決定開創新的創作領域,用黃金做雕刻藝術品,要把一般人對黃金單純的保值愛好,結合藝術,提升為收藏與欣賞。(待續)

廣告--國立屏東大學 憲法與人權講座-黃炎東教授

廣告–國立屏東大學,憲法與人權講座,黃炎東教授主講,111-04-27與111-06-01

您可能感興趣

發表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