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禧
文:陳龍禧(資深媒體人,文化大眾傳播系畢業,旅居美國鳳凰城)

「達拉斯粵劇社」歡迎萬雪梅教授(右一)
結婚是人生大事,婚後夫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不但不能面對面,而且還分不開,這可真是個共同體的難題。
甘秀霞認為《覺醒》與《大地》兩本小說,女主角身份和角色意識存在較大反差:《大地》中的阿蘭是東方式,在親緣、地緣、精神共同體裡有其主體意識、發揮重要作用、使共同體富有生機;《覺醒》中的愛德娜則是美式,處於共同體邊緣,未能構建起主體身份,最終裸身投身於大海,使共同體崩塌、失效。兩種反差揭示了「愛德娜女性主義覺醒之途,並非婦女解放之正道」;體現了阿蘭所處的、這種彰顯儒家角色倫理的共同體,有其強大的生命力。

凱特·蕭邦著作英文版《覺醒》
凱特·蕭邦是19世紀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作先驅之一,所寫的小說《覺醒》,是1899年出版的傑作。萬雪梅指出「晝中敘述愛德娜介於兩個男人的婚外情故事,現在已成為大學及中學生教材,每個學生讀後心得觀點各有不同。」顯示那充滿傳統、母性價值觀的環境下,努力應對自身反傳統的掙扎,被認為是早期女性主義的里程碑,在讀者中產生不小震撼。

廣告:夏洛特ai智能皮膚管理體驗店
「由於《覺醒》是以對通姦同情的筆調,刻畫女姓「性意識」覺醒,大膽表露追求婚外情的愛情觀。」萬雪梅表示當年書出版,即在美國文壇引起軒然大波,震驚了全美國書評人和媒體。在她出生地聖路易斯,小說被從圖書館下架,並指責那是「一個性感的女人安於墮落」的故事,甚至斥它是「應列為毒品」的書,作家本人也被「聖路易斯文藝社」取消會員資格。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甘秀霞覺得「蕭邦以同是女性的觀點,創作《覺醒》這個不滿婚姻生活妻子的故事,書一問世非但未給她帶來榮耀和歡愉,卻使她被攻擊得身心疲憊,深受傷害。」全美國各報刊、雜誌大肆抨擊這本小說污穢粗俗、怪異病態。作家及其作品均遭到被視同洪水猛獸的命運。幸而20世紀50、60年代兩位歐洲學者賞識,《覺醒》才得以重見天日。

賽珍珠著作英文版《大地》
身為一個作家,甘秀霞深知在創作的道路上,永遠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的艱難歷程,也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其中很大的收穫是生命得到學習、成長與療癒。《覺醒》作者蕭邦所掀起這場軒然大波,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休戚相關的。萬雪梅教授也表示,她參加國內外比較文學發表論文,發現研究《覺醒》的論文的比《大地》多的奇怪現象。她也寫「How to Face the Other Man out of Marriage?」論文,是她讀完《覺醒》後對婚姻第三者的研究論文。
《覺醒》敘述著重於愛德娜的感情衝突,她是否堅守婦道,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重點所在、變得更加注重自身享樂,以及女性婚後漸漸脫離社交圈,似乎至今社會仍然一樣發生。在講求男女兩性平權的今天,追求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回。蘇格拉底說過「不管怎麼樣,還是結婚的好。如果你找到一個好太太,你會很幸福。假如你找到一個壞的,你會成為一個哲學家。」蕭邦的小說融合了現實敘述、深度時評與心理描繪,追求那種久違的戀愛氛圍、仍是至今在婚姻失去熱情者的先知。

電影《麥迪遜之橋》也是描述婚外情的故事
人都是天地的過客,相同的故事總是在輪迴。每個人每一次生命中的轉彎與冒險,都是會遇到風雨。《覺醒》故事愛德娜裸身走入墨西哥灣,在濤濤不絕的海水中隨波而去結束。同是描寫婚外情的故事,1995年輪迴至一部根據美國暢銷書《廊橋遺夢》拍攝的電影《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以其對家庭和情感問題的細膩刻畫,同樣引起眾多中年觀眾共鳴。由於影片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當年同樣引發了有關家庭責任和愛情的討論。

廣告–國立屏東大學,憲法與人權講座,黃炎東教授主講,111-04-27與1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