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筱峰
文: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本文轉載自李筱峰臉書)

李筱峰69回憶錄《小瘋人生》
【李登輝我見】
關於前總統李登輝,我在本書第15章已略有析論。這裡,我再補充一些對李先生的看法的轉變,以及與他接觸的感想。
李登輝繼任蔣經國遺缺之後,謹言慎行,不敢逾越蔣家的政治意識形態一步,不能冒犯身旁那群外來統治集團的虎視眈眈的眼光,所以他只能順著蔣氏政權的話語表現。例如–
1990年2月19日,在國民大會第8次會議致詞中,李登輝總統就必須喊著一些兩蔣時代的口號:「反共救國大業日興月盛」、「最後勝利指日可期」、「中共的潰亡已是指日可待」、「光復大陸國士」、「完成時代所賦予的使命」….,甚至還要痛罵台獨一番,說他們是「極少數人分裂國土的言論與行為」。
這些「蔣家九百句型」 當然是說給國民大會的那些老代表們(民間所謂「老賊」)聽的。老表們聽了這些「蔣家九百句型」,自然就對李登輝放心三分。
但我也不客氣以筆名「李笑佛」寫了一篇〈李登輝的蔣家九百句型〉 加以回應。我在文中揶揄說:「什麼『最後勝利指日可期』,又是什麽『中共的潰亡已是指日可待』。從蔣介石時代就一直指日可待,『待』了40年,還在『指日可待』,蔣家的手指頭可真多,多得從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都算不完。蔣緯國還站在旁邊準備幫忙算下去哩!」

廣告:無穹美食海陸餐 01
我雖然這樣揶揄,其實我知道以李登輝的處境,他能不這樣演嗎?我在李登輝接任總統一週年時,接受記者訪問,也已設身處地為他這樣說了:
「李登輝總統不是由基層民選產生,而是强人所賜,因此勢必無法大大方方地出手改革。依我了解,李登輝過去的人品、學識來看,不應該像這一年來這樣保守。我感覺得出,他有不得已的苦衷,有些言行,不是他想表達的,而是顧慮週邊現實環境。從這裏我想起清朝末年光緒皇帝與康有為的一段對話。當光緒皇帝聽康有為變法改革的意見之後,連連點頭說:『有道理』。康有為即說『既然有道理,為何不實行變法?』光緒皇帝偷偸看著簾外,感嘆道:『奈掣肘何?』不過,我想,李登輝有比光緒更高的政治智慧與政治藝術,應該想辦法突破這樣的政治環境,當然我希望李登輝能擁有更多的民意,民間應該更支持他。」
我在本書先前曾解說「李登輝有兩個」,一個是發自本性的李登輝,我稱之為「台灣人李登輝」﹔另一個是身為中國國民黨主席、中華民國總統,必須遷就他的周遭環境的李登輝,我稱之為「中國人李登輝」。(詳見本書第15章)
但是「中國人李登輝」總不能原地踏步,繼蔣經國「解嚴」之後,民主改革的步子總要踏出,因此李登輝借力使力,順應從「黨外」到民主進步黨的民主運動浪潮,再順應野百合學生運動,終於召開國是會議,終結「動員戡亂時期」,國會得以全面定期改選。最後再促成總統直接民選。民主化的台灣,開始被世界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列入「自由國家」,以至於今。

廣告:打貓鵝肉亭
在李總統任期的後半,「台灣人李登輝」漸漸不能容忍「中國人李登輝」而開始表露他的真貌了。例如:後期的李登輝,明白指出「國民黨也是一個外來政權」(但他說,他領導的國民黨只有兩歲)﹔「台灣人李登輝」碰到司馬遼太郎時,就感嘆起「做為台灣人的悲哀」;1999年7月9日,總統任期只剩下九個多月的「台灣人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的訪問,回答有關台灣獨立問題時表示,自1991年修憲之後,我國政府統治的正當性就只有來自台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人民無關。在1991年修憲後,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李總統這樣的循序漸進的轉變,完成他心中既定的「讓台灣政治民主化與主權獨立化」的心願,這應該才是真正的李登輝的本心。

廣告:曙光天境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政權和平交替,國際肯定。但是讓台灣完成民主化、試圖讓國民黨在地化的李登輝,則被國民黨掃地出門,國民黨又恢復原性。以馬英九這群外來者為首的「中國」國民黨非把李登輝掃地出門不可,因為李登輝如果繼續主導「本土化」的國民黨,必定會和陳水扁總統配合,這是「中國」國民黨最擔心的。所以,趕走李登輝,才能讓阿扁主政真正「朝小野大」,才能掣肘阿扁。
2003年3月,已卸任的李登輝在世界台灣人大會上呼籲大家要認同台灣,並談到中華民國可以正名為台灣。2004年他更發起「228全台牽手護台灣」,受到世界各媒體的矚目。
記得李登輝剛卸任總統不久,我們新成立的「北社」的幹部(我和謝志偉擔任副社長,吳樹民為社長)去拜會他。談話中,他揮著手,指向我這邊說:「你們當年在批評我,我都知道,但是我必須忍耐,在那個環境下,有許多事情我是不得已。」我笑著回應李總統:「我們當時批評您,那是苦肉計,這樣您才會安全。」
和李登輝聊天談話最輕鬆,絕無冷場,也不用擔心要準備什麼內容,因為大多時間都是他在講話。他的學識實在豐富,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音樂,他都涉及。

2002年筆者受聘為委員,並在國賓飯店由李總統親自頒發委員聘書。
2002年,「李登輝之友會」創立,黃崑虎任總會長。由李總統聘了十幾名全國的委員,我也受聘其一,並在國賓飯店由李總統親自頒發委員聘書。我上台從李總統手中接過聘書的同時,李總統笑著對我說:「你的專欄真好看!我太太都把報紙剪貼下來。」
2004年我出版的一本政論文集《李筱峰專欄》,獲李登輝和彭明敏兩位大老為我寫「推薦序」。李總統卸任後,也曾經請我幫忙代他草擬某一演講稿和某書的序文。(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