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健煉
文:林健煉(經歷:財訊雜誌創辦總編輯、自由時報總編輯/副社長、民眾日報發行人、新新聞社長兼總編輯)

廣告:華山基金會南港愛心天使站
截至9月30日,台灣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者13,243,149人,接種人口涵蓋率56.47%,劑次人口比67.72% (劑/每百人);二劑者2,637,740人,接種人口涵蓋率11.3%。
而據 Our World In Data 9月30日發布統計,全球已接種一劑各類疫苗者有3,569,966,240人,接種人口涵蓋率45.5%;完成二劑接種者2,651,898,366人,接種涵蓋率占全球人口33.9%。
相較下,疫苗接種起步較晚的台灣,一劑接種涵蓋率已達國際平均數,甚還超出10.97%;至於二劑涵蓋率則僅11.3%,遠低於國際平均數22.6%之多!
惟若就10月1日全球已2億3470萬餘人確診,480萬餘人病故之總疫情權衡之,目前16,234人確診,843人病故,疫情仍排居全球226個國家地區中之第155名的台灣,並未因疫苗接種率的高低而嚴重影響防疫的表現!
另方面,從10月起台灣的疫苗供給將日益充足,其中新世代疫苗或將逐漸取代初期的第一代疫苗,更有助疫苗完全接種的普及與防疫力的提升。
不過早先疫苗涵蓋率較高的國家,現今若非疫情依然蔓延,就是因受到變種病毒的衝擊而讓疫情再度淪陷;原因之一不排除先前接種的第一代疫苗對變種病毒抗體較弱,未來有賴新世代疫苗的補強。
此外,疫苗接種普及後,完全放棄該有的基本防疫措施,也是讓不少國家疫情繼續肆虐的原因之一。
部分國際醫學組織一直迷信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防疫之道,反而無視戴口罩才是最能抵禦病毒之第一線最有效的防疫工具;當然疫苗具有避免染疫後淪為重症的作用,但如果各國都能像台灣這般維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的原則,全球疫情當不會這般嚴重;而病毒若能在第一時間就被隔絕,疫情即不會蔓延,病毒也不易變種,全球更不會因此而嚴重缺乏疫苗,讓疫情失控。
任何防疫的基本原則首要都是「防止疫情擴大」,其次才是「減少重症與死亡」;因而把4個半月前因疫情初次爆發而缺疫苗的台灣,歸類為防疫韌性比落後國家還不如,根本是本末倒置!
所以真正防疫之道乃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再加打疫苗」;除此別無他途,尤其不應迷信疫苗是唯一根絕病毒的萬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