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淑貞
文:魏淑貞 (玉山社出版公司 發行人兼總編輯,曾任:自立晚報出版部總編輯、社長特別助理、文教記者)
公視的台灣歷史大戲「斯卡羅」昨晚播出,這是最近的大熱門話題,臉書出現前所未有的熱烈討論。
自己不是影視節目評論者,僅以一位觀眾的角度來看,「斯卡羅」確實是一部很難拍的影片。歷史的考証、服裝場景的呈現、多元族群及語言的表演安排…,對導演、編劇及演員都是極大的挑戰。
第一集,或許是出現的場面太過紛雜,節奏又快,同時為了表現那個時代文明尚未開化,常常只有微微的燭光,以致太過暗沉的場景及光線,在人物的辨識上,不是太容易。還好第二集,這個問題,大致上就不存在了。
從影片一開始的片頭,到裡面的字幕,可能是優先考量美感及細緻度,字體太小,看起來有些吃力,尤其對年紀稍大的觀眾,應該是有點辛苦。
這部戲,因為是牽涉到台灣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歷史事件,又是陳耀昌醫師的「傀儡花」原著延伸的大戲,可以說未演先轟動,而公視也作了很多很好的宣傳。
比起約二十年前,玉山社授權鄧相揚先生以霧社事件為主題的原著,同樣是公視製播,由萬仁導演的「風中緋櫻」,就沒有得到這麼多關注。
當時政府和民間,對台灣歷史的關注度,不像現在這麼積極,而公視也剛成立不太久,對歷史劇的經驗也剛在累積。
「斯卡羅」才播出第二集,昨晚馬上有許多熱烈討論,就我一位關注台灣歷史劇的觀眾來看,曹瑞原導演的處理,已比過去細緻,讓各族群的人物「說自己的話」,這就是很不容易的做到的;選角也很成功,幾位主要的主角,都能恰如其分,尤其是蝶妹溫貞菱,要說客語、原住民語及英語,會是一位很可期待的演員。
劇中的場景中,原住民在深山林野、漢人在安平港的街景港口…,台灣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景象,似乎就真的來到眼前。
雖然在那個時代因為族群衝突,不免有殺戮的鏡頭,但希望能在這部戲看到有「人性」「人味」的部份,不要像「賽德克巴萊 下集」,因為打殺戰爭鏡頭過多,讓魏德聖導演的大戲,被不少人視為一部戰爭片,就可惜了!